15850582114

AED新闻

AED NEWS

行业新闻
全国政协委员、中华慈善总会党委书记孙达:推动AED普及与急救联动势在必行
来源:    浏览:    发布时间:2023-09-06

       AED的依法配置、管理与使用,关系到在公共场所实施应急救护、有效维护不特定众多公民的生命健康权,事关人民群众的安全感,是国家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事业以及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在近年全国两会上,一些代表委员相继提出相关议案建议。日前,记者就此专访了全国政协委员、中华慈善总会党委书记孙达。

      记者:就总体情况而言,我国公共场所配备AED急救设施的现状如何?

      孙达:党的十八大以来,“健康中国”被提升为国家战略。在这一背景下,国家医药卫生事业正从“以治病为中心”向着“以健康为中心”转变,“推进健康关口前移”成为医药卫生事业的重大命题。

      生命健康是幸福生活的基础所在。目前,心血管疾病依旧成为影响我国居民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的主要问题之一。据2020年发布的《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数据统计,中国心血管疾病患病率处于持续上升阶段,心血管疾病患者达3.3亿人。然而,我国目前平均每10万人配置的AED仅有15台左右,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很大差距。

      记者:今年全国两会上,您提出AED普及与急救联动的提案。在实际推动这项工作的过程中还有哪些方面的困难?

      孙达:今年全国两会上,我提交了《关于推进AED的大面积普及与急救联动的提案》,引起社会各界普遍关注。我国目前AED配置及使用的实际情况还存在诸多不足,表现为数量少、不好找、监管弱、不会用等问题。

      “数量少”是指设备普及不到位。2021年,中国医学救援协会发布的《公共场所自动体外除颤器设置要求》团体标准建议每10万人应配置100至200台AED。目前,我国还远未达到这一标准。

      “不好找”是指信息位置不准确。我国AED保有量本就不足,当前虽有数十款AED地图小程序或App产品,但设备管理及信息呈现形式较为杂乱。在紧急状态下,往往很难就近快速找到可用的AED,患者很可能错过最佳救治时间。

      “监管弱”是指管理单位不明确。AED在社会层面铺设后,归谁管理和维护尚需明确。AED是有使用寿命的电子产品,内部电池与电极片的寿命约为3至5年,如监管单位不能做到及时监管与维护,会让AED丧失功能,成为“摆设”。

      “不会用”是指急救培训不扎实。我国每年急救知识的普及人群有1000多万,普及率仅为1%,会使用AED的占比更少。

      记者:让救命的AED真正能够救命,还有不少工作要做。基于现状,您还有哪些建议?

      孙达:AED的普及和急救联动关系到群众的生命安全,我提出三点建议:

      一是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尽快增加AED数量。一方面,通过社会组织设立公开募捐慈善项目,动员AED生产厂商捐赠设备,动员爱心人士和企业捐赠资金购买AED设备,捐赠给有需要的地区。另一方面,通过社会化、商业化运营模式增加AED数量。在保障AED使用功能前提下,允许社会商业力量进入AED领域,促进AED得以规范快速地落地推广。

      二是建立健全标准化的AED设备信息管理机制。要建设标准化的AED急救地图,出台统一的AED急救地图信息管理标准,规范AED急救地图与各大商用地图的整合。群众打开任意一款地图,都能通过准确可靠的位置信息快速找到AED。同时要整合各品牌AED的位置及状态信息数据,并与商用地图、120急救中心等数据库信息共享,紧急时可实现多方联动响应。

      三是要建立AED设备监管体系。将AED设备信息联网,支持主管部门全面掌握设备运行数据,督促运维单位及时做好维护管理,提高使用效率,保障使用寿命,让每台AED都能以最佳工作状态来应对紧急状况。

      此外,还应加快社会化培育和发展急救技能志愿者服务保障队伍。面向重点公共场所工作人员及公众,大力开展急救技能培训并定期开展复训,建立急救技能志愿者服务保障队伍,进一步提高应急救护能力。

      针对AED设备配置管理问题,我们了解到,江苏、广东等一些地方检察机关探索办理了此类公益诉讼案件,推动设施科学、有效、合理配置。针对管理和维护等职能交叉的问题,检察机关立足社会公共利益,发挥公益诉讼检察职能,将会更加有力地监督保障这项惠民政策落地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