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9月25日发生在北京霍营地铁站的男子猝死事件,有媒体报道称:“男子死因为猝死,家属对此表示无异议。”
看到此报道,天涯社区原副主编金波的家属在微信朋友圈也提出了疑问:家属无异议吗?2016年,金波在北京呼家楼地铁站猝死,有乘客进行了紧急心肺复苏,却没有AED抢救,最后抢救无效。
北京地铁再次发生猝死事件后,网友们也纷纷发问:北京地铁装个AED为什么就这么难?
2015年,上海在国内率先启动AED投放,2018年,首批AED进入虹桥火车站和上海火车站,目前全市配置数量已达1600多台;2020年1月,深圳地铁所有车站的站厅层、站台层都配备了AED,一共557台,并已成功救回10多人的生命;2020年8月,南京地铁宣布实现AED全覆盖,一共169台,每个地铁站至少一台......AED在全国十多个城市正在大规模地配置,到底是什么阻碍了AED在北京地铁的普及?
敖虎山在采访中表示,自己也曾针对此问题进行了多次调研走访。“通过调研发现,北京地铁方面其实有一定的顾虑,如果使用了AED,一旦出了问题,人没救过来,会不会导致民事纠纷承担法律责任?”
“这一点其实不用担心,‘好人法’给了我们很好的保障。”敖虎山说,民法总则第184条明确提出,因自愿实施紧急救助行为造成受助人损害的,救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而今年刚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也再次明确了此项规定。
有了法律保障,如何解决公众担心用不好AED设备的顾虑?敖虎山也曾多次呼吁要普及心肺复苏培训。
早在2018年全国两会上,敖虎山就手提AED走上“委员通道”,呼吁普及心肺复苏培训,推广其在学校、企业等公共场所的普及。他建议在机场、地铁等公共场合配备AED和急救常识势在必行。“要让公众在遇到突发心脏骤停案例时,敢救、会救、能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