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850582114

AED新闻

AED NEWS

急救新闻
国内AED普及缓慢 央视:这方面事关生死,我们确实远远落后
来源:    浏览:    发布时间:2020-03-18

   AED,全称自动体外除颤器,它与心肺复苏术配合使用,可以提高猝死患者的生存率。但在国内,对于AED的普及仍然推进缓慢。央视新闻客户端1月23日消息,AED,全称自动体外除颤器,是用于心源性猝死患者的急救仪器,它与心肺复苏术配合使用,可以提高猝死患者的生存率。

  
  目前美国和日本的AED设备都已有效覆盖了机场、火车站、地铁等公共场合,达到救助目的。但在国内,对于AED的普及仍然推进缓慢。
  
  AED普及:美国立法早 日本密度高
  
  美国是最早对自动体外除颤器在公共场所设置进行立法的国家之一,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美国全国各州就开始规定公共场所必须安装自动体外除颤器,要求在步行十分钟内即可获得。
  
  目前在美国,机场、火车站等一些公共场合都能看到自动体外除颤器的身影。
  
  日本目前是全世界自动体外除颤器设置密度最高的国家之一。据统计,目前日本全国有大约60万台自动体外除颤器,每年通过使用这种设备得到救助的有大约有一千二百人。
  
  据记者介绍,日本的自动体外除颤器装置不仅密集,而且很容易找到,比如在手机上有一个客户端,测试现在所在地,就会显示周围的自动体外除颤器设施。
  
  从2004年开始,日本各地针对自动体外除颤器使用的急救培训不断普及,被设置在了初高中的培训项目中,甚至成为了驾校的必修课程。
  
  AED进入中国13年 仍难觅踪影
  
  早在2006年,北京首都机场就在二号航站楼内安装了11台自动体外除颤器急救设备,开创了国内公共场所安装自动体外除颤器急救设备的先河。13年来,我国各地在公共场所安装的自动体外除颤器总数达到2800台左右。
  
  记者在北京上海两地调查发现,尽管AED数量正在逐步增加,但仍显严重不足。
  
  业内专家提供的资料显示,公共场所每十万人口拥有的自动体外除颤器的数量,日本为接近394台,美国为317台,而中国大陆只有0.2台。
  
  北京全市仅配备AED两三百台
  
  以北京为例,虽然从2006年就开始在首都机场等公共场所设置自动体外除颤器,但截至目前全市公共场所配备的数量仅维持在两三百台的规模。
  
  北京地铁系统工作日平均客流量超过一千万人次,近年来乘客心脏猝死时有发生,但至今仍没有一个车站设置该设施。
  
  AED所能覆盖的急救范围有限
  
  由于心脏猝死抢救黄金时间非常短,在自动体外除颤器设置较多的国家,人流密集的公共场所,一般都要求做到从任意一点跑步往返3到10分钟之内能够取回一台自动体外除颤器。
  
  而在我国,由于设施缺乏,即便大城市核心地区的公共场所,自动体外除颤器所能覆盖的急救范围也十分有限。
  
  由中国红十字会开发的手机地图显示,在北京东三环自动体外除颤器的配备比较密集。
  
  比如说像东三环附近这些地方(自动体外除颤器)比较集中。(但是)目测这个距离的话,每个(自动体外除颤器)之间都有几公里,跑过去再跑回来,其实时间是完全来不及的。除非你倒地的时候你很幸运的是发生在AED(自动体外除颤器)下面了,否则实际上从距离来讲,是完全实现不了这个急救的可能性的。
  
  上海市是我国目前公共场所设置自动体外除颤器数量最多的城市,总数约为1200台,占全国公共场所自动体外除颤器数量的一半左右。
  
  但记者在人流密集的南京路商业街上试着寻找,花费了20分钟时间,只找到了一台。在面积达36万平米的上海虹桥机场2号航站楼,记者走了一圈,只在医务室的出诊箱里发现了两台。然而医务室距离机场最远的地方需要8分钟,并不能在抢救时间的黄金4分钟赶到。
  
  国内AED安装不规范 使用不便
  
  记者在调查中还发现,部分公共场所的自动体外除颤器安装并不规范。
  
  在北京首都机场三号航站楼,自动体外除颤器全都是内嵌在墙面,周围也没有提示标识,就连常年在机场内工作的人员都没有注意过这些设施的存在。
  
  在北京、上海的部分自动体外除颤器设置在机关单位、企业、学校、医疗机构的内部,并非24小时对外开放。
  
  在位于北京国贸的一处写字楼内,记者看到楼内的自动体外除颤器被管理方锁了起来,虽然看得见,却根本拿不到。
  
  专家:可通过立法推动AED普及
  
  记者了解到,目前针对公共场所安装自动体外除颤器,虽然一些城市已经出台了相关的条例,但都是建议性的要求,没有强制性。这是导致目前自动体外除颤器在我国推进缓慢的一个重要原因。
  
  像北京、上海这样两千万人口规模的大都市,自动体外除颤器的数量要达到4万至5万台才能满足急救需求,目前缺口巨大。
  
  中国政法大学副教授 翟远见:可以通过立法来推动,在公共场所设置AED(自动体外除颤器)这种设施。安装的企业或者机构,是应该得到鼓励的,因为它是帮助人们在紧急的情况下解决一个大事,特别是生命的事,我们说没有什么事比生命的事更大。
  
  针对目前国内公共场所自动体外除颤器设施少、不好找、找到又没法用的现状,专家也建议,应该通过立法对公共场所自动体外除颤器的安装做出规定,做到有章可循。
  
  此外,自动体外除颤器应该尽量选择在24小时开放的公共场所,比如便利店、传达室、办公楼大堂等地方。
  
  安装应尽量醒目,最好能突出墙面,并张贴颜色鲜艳的醒目标识,必要时还应在周围设置导向标识。尽量不要锁上,做到随时能够取用。
  
  如果需要锁上,应尽量配备安全锤等设施,让公众在紧急情况下能够砸碎玻璃取出。
  
  延伸阅读:
  
  北京白云观“救命神器”AED成功挽救1名香客生命
  
  中国网新闻6月14日讯 一个月前,一名到白云观烧香的30岁左右男子突然倒地,心脏骤停,被观里的几名应急救护队员用刚学会的自动体外心脏除颤仪(AED)救助并成功恢复心跳。目前,这位患者在北京复兴医院经全力救治后,已康复出院并恢复良好。
  
  今年5月15日,一名30岁左右男子到白云观烧香,在八仙殿内跪拜时突然倒地。经一名正好在白云观游览的医生检查,倒地的香客已没有了呼吸心跳。
  
  白云观里的监控员杨明昕看到后,立即通过对讲机呼叫求救,不久前刚经红十字急救培训的保安队长李巍带领巡逻队员赶到。
  
  倒地男子的朋友拨打120急救电话,白云观应急救护队员立即疏散人群,并和懂医术的游客共同轮流对倒地男子进行心肺复苏。
  
  保安班长耿帅帅取来AED,经过AED自动分析患者心律,语音提示可以电击除颤,立即第一时间使用了AED。
  
  经过不间断的心肺复苏和3次电击除颤,这位游客成功恢复了心跳和呼吸。这是北京市第一例由非医学专业人员在医院外使用AED挽救生命的成功案例。
  
  随后,患者被赶到的120救护车送往北京复兴医院救治。据北京复兴医院急诊科大夫王平介绍,这位患者被120急救车送到复兴医院,经全力救治后,现已康复出院,恢复良好。
  
  “多亏了白云观应急救护志愿者们,在宝贵的'黄金4分钟'内采取正确急救措施,为挽救患者生命做出了关键的第一步。”参与救治的医务人员表示。
  
  据悉,救助这名患者的应急救护志愿者们是北京白云观经培训的几名保安组成,他们在今年3月27日刚经北京市西城区红十字会培训,学会了使用AED。
  
  当日,北京市西城区红十字会在白云观安装一台自动体外心脏除颤器(AED),并对白云观的道长、保安队员等进行包括心肺复苏技术、AED使用方法等应急救护培训,还向这些应急救护队队员赠送了急救包等应急用品。
  
  没想到,AED安装后不到两个月,这台“救命神器”竟然派上用场,还挽救一名香客的生命。
  
  北京市西城区红十字会从2015年开始,陆续在全区人员密集场所、公共服务窗口和部分宗教场所安装AED并组建应急救援志愿服务骨干队伍,为广大群众的生命安全提供了一份现场急救的保障措施。